图据网络
放弃城里悠闲的工作,回乡建立自己的桃花园。在西充县义兴镇喻家垭村,和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城市不同,“90后”女孩张丽萍选择返乡种地,追逐自己的创业梦。从20亩土地到亩桃园,张丽萍书写了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青春。
1.回乡创业母亲嘴里的“傻女子”
6月1日,携着幽幽花香和浓浓的泥土芬芳,沿着被雨水洗刷过的蜿蜒水泥道路向前驶去,从南充城出发不到半小时,一片桃园出现在眼前。雨后的桃林苍翠欲滴,掩映在青枝绿叶下的油桃羞红了脸,低垂着头。桃林中穿梭着一个黝黑肤色、头戴草帽、脚穿雨靴的忙碌身影,她就是这片桃园的主人张丽萍。
“我常常说,她就是个傻女子,城里好好的工作不做,要回来种地。”张丽萍的母亲涂碧芳每每看到女儿在桃园中忙碌的身影,都感到很不解。年,从北京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张丽萍,带着行李回到家乡,准备在家乡创业,她的这一选择没有得到母亲的支持和认同。
“送她读大学就是为了让她能够走出农村,到城里找个体面的工作,一天按时上下班,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多好啊!她却偏要回来,经常在桃园里打理桃树就是一天,弄得满身是泥不说,皮肤也晒黑了,哪还像个24岁的女孩子,简直太傻了……”涂碧芳回忆那一年与刚毕业的女儿发生的矛盾,脸上全是疼惜和不解。
为了打消女儿的创业念头,涂碧芳还亲自把张丽萍“押送”到成都去找工作。当时,涂碧芳带着女儿在成都租好了房、铺好了床,原以为女儿就会按照她的想法在成都好好找个工作。“没想到,我前脚刚走,她没过几天就带着被褥回家了,还给我说在成都找不到工作!”涂碧芳说。
“父亲年纪大了,在桃园里里外外一个人忙,压力大;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妹妹放学回家后也没人辅导作业……”说起这些,张丽萍的眼角噙着泪水。
如今,张丽萍将最初的20亩桃园拓展到亩。随着桃园越做越大,桃子越卖越好,母亲的态度也逐渐缓和,但嘴里仍把张丽萍称为“我的傻女子”。“最初的20亩桃园是父亲徒手在一片‘荒草湾’中打理出来的,没有路、车、电、水、房子,父亲用了几年时间就做成规模,我的创业条件可比父亲好多了!”张丽萍说。
2.父女同心协力打造百亩桃园
“老祖宗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是她的人生道路,由她自己决定,只要她下定了决心,我就支持她。”回乡打理桃林,照顾双亲,虽然没有得到母亲的支持,但张丽萍的父亲张昭武说起女儿,一脸的笑容和自豪。
一个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学生转行去做种植业,必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年7月,张丽萍正式当起果农。这年冬天,因管理不当,桃树枯萎,造成经济损失20多万元。眼睁睁看着辛苦建起来的桃园一片凋零,张丽萍万分沮丧。如何学好种养管护技术?如何不再让桃林蒙受损失?张丽萍不气馁,晴天顶着烈日,雨天脚踩泥泞,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泡在桃林里,还主动到西充县城、南充、成都等地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向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细心请教。晚上回到家,她又向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父亲请教,并自学农学书籍,记了厚厚的一本农学笔记。经过高强度的学习,张丽萍摸到了桃子种植的门路。
“老张,我们来商量下桃园怎么发展。”“小张,你又有什么计划了啊?说来听听……”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老张家的茶余饭后,父女俩像朋友一样坐在一起,讨论桃园的未来。父女俩虽然目标一致,但发展理念却迥然不同。“父亲倡导走传统经济的路子,自己种的桃子,自己摘下来拉出去卖,刨去路费和人工费,也所剩无几,人还很累。”张丽萍说,必须要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年桃子成熟时,她不再陪父亲到市场上去卖桃,而是试着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