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在拖拉机上卖黄瓜,在收割机驾驶舱里“睥睨麦田”,到田里用最原始的耧车耕种,进37℃的大棚摘西瓜、采番茄……一切的一切,别提多拉风了!作为报社“三同”(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小分队的一员,记者从北京来到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镇朱村岗村。10天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从何时起,记者放下了“长在眼前”的手机,拾起了采摘的筐篓;放下了对城市霓虹灯的熟悉,拾起了对夜色的认知和星空的向往;放下了高楼大厦里不切实际的幻想,拾起了脚踏实地的、闻得到看得见的泥土气……
作者/徐金玉
第1天
跟着姬叔,有好果子吃
“有你好果子吃”,这句玩笑在别处或许另有所指,在姬叔这里,可是让人流着口水、带着果香味儿的大实话。
6月农忙,金色仿佛是河南周口朱村岗村的标志色。风吹麦浪,金灿灿的,美不胜收。就在这金海中,有一片绿洲耀眼夺目,不用问,就是姬叔的“世外桃园”了。
“来了来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一个身材黑瘦、衣襟敞怀的大叔,开着农用车而来。他从农用车上一跃而下,一路小跑,用湿汗巾抹了把脸,咧嘴一乐,满面春光,此人就是姬叔。
姬叔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劳动“明星”。当其他农户纷纷在桃树虫害中“败下阵来”时,他却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本事“挺住了”,且一坚持就是20多年,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果树种植大户。
种了20多年桃树,姬叔没少向县市里的技术研究员“取经”,现在,不仅嫁接、育苗、防虫样样不在话下,他还根据桃树的特性,自发地在果树间隙套种了小麦、花生。桃树的品种也是种类繁多,有软毛桃、硬毛桃、油桃,不同的桃还有早晚熟之分。
当北京的毛桃还未上架时,姬叔的桃园已是果香浓郁。身为“吃货”的我可是有福了,一口下去,满口流香。
为了卖桃,姬叔一家人早上4点就要赶到农贸市场。桃是提前一天摘好,为了帮忙,我跟着进了果园,才发现桃子采摘可不是件易事。
人要始终弯着腰在果树下面穿行,再“高难度”地仰头四处寻找符合标准的桃子,偶尔还有淘气的小蜘蛛光临你的头顶。不得不慨叹,摘桃可得有孙悟空的本事,能“眼观六路”才行。
姬叔就有这样一双“火眼金睛”,只见他身手敏捷、左右开弓,一眨眼的工夫,就摘了一大筐。
有样学样,我这个徒弟,紧赶慢赶,摘完一小筐,却发现沾满桃毛的手,已经因过敏起了一排小红疹。再看姬叔,笑说自己“皮糙肉厚”,啥事也没有。
为了摘桃,姬叔一家人全员出动,夕阳的余晖下,每个人的脸都红彤彤的。姬叔十几岁的小孙子也是个小帮手,一人拎着几十斤桃,从远处的桃园走到车旁。称重、拣选、装箱。一听来人夸他“懂事”,他的脸变得更红,竟害羞地跑走了。此时,燥热的空气也渐渐降温,偶有小风吹来桃的香气,让人心中涌起丝丝的甜。
半天下来,脑海里最挥之不去的是姬叔和他家人的笑,你看多开心。就像我们自己摘的桃,倍儿甜!
第2天
陈大姐,你真美
早上4:40起床,5:40抵达战场——陈大姐的黄瓜棚。没想到,披着朝霞赶来的我们,还是晚了。只见,大棚两侧的过道,已经停好了各家农户的小车。陈大姐家拖拉机的后斗里也已装上了小半车的新鲜黄瓜。
“着啥急,慢慢来嘛。”掀开塑料大棚的门帘,一手提着四五十斤黄瓜,一边安慰我们的就是陈大姐。她头戴草帽,身穿长袖,戴着口罩,被汗水打湿的头发,正一绺一绺地贴在脸上。陈大姐的眼睛极为漂亮,又大又亮,不知是晨间的露珠,还是忙碌的汗珠,连她忽闪着的睫毛都是湿漉漉的。
她笑着递给我一件装备——篮筐,又磨磨索索地在围裙里掏了半天,一副“鸳鸯”手套——一只雪白,显然还没用过,一只已是通体发黑,一看就是“饱经风霜”。
说干就干,棚里一陇一陇的黄瓜,仿佛是和我捉迷藏的绿色小精灵,正在呼唤着我。
“像这种太小的,还没长大不能摘;像这种有四五根手指粗的,就可以摘了。”陈大姐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摘黄瓜。原以为手到擒来,没想到摘黄瓜也有门道,一手握着黄瓜,一手掐着瓜蒂一扭,速度又快用劲儿又小。
陈大姐一看我上了手,立马很信任地去摘别处,任由我这个新兵“大显身手”。说实话,摘黄瓜真的有些令人上瘾,当你在掩映的藤叶中发现目标时,心中是一阵阵的欢喜。脑海里没有别的,就想着丰收真好啊,期盼着黄瓜越多越好!
摘黄瓜和摘桃子不同,如果说摘桃考验腰力和眼力的话,摘黄瓜则是全身运动。黄瓜有高有低,掩映在藤叶中,既要蹲得下,还要看得高,很适合办公室一族来这里做伸展运动。
一路采摘,尽管戴着手套,但黄瓜和藤叶都有细刺,不小心还是会被扎到。可这些并不打紧,收获的喜悦冲淡了劳累和刺痛,我不知不觉竟摘了两个小时,摘了8筐多斤。
你一定会问,这么多斤,多少钱呀?
一斤只卖两毛钱!只有那些笔直的、符合标准的“优秀”黄瓜,才能卖到6毛钱一斤。没想到自己辛苦两小时,如果按每筐20斤算的话,8筐斤,才赚32元。此时若再刨去人工费用和黄瓜种植的前期投入,利润分外微薄。
“现在黄瓜大部分都上市了,所以价格下来了。若是开春或冬季,一斤黄瓜可以卖到一块多。”陈大姐说。
差不多摘了1个小时,我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问一同采摘的大嫂们,她们早上5点空着肚子来,要干到9点多才能回家。实在太饿了,就啃口黄瓜。
上午九十点钟,整个大棚的温度飙升到了30多度,大伙儿的后背已然湿透,黄瓜的采摘工作才渐渐收尾。
虽然累,陈大姐的生活里却不乏幽默和欢笑。
“你看这黄瓜大哥,太调皮了。”她口中的“黄瓜大哥”,就是那些藏在瓜藤最底下的大黄瓜。
“干活干活,就是干着活着。不仅要干得好,还要活得漂亮。”陈大姐感慨地说,虽然辛苦,可大姐的手从来不停。勤劳致富,在大姐的身上,我看到了农民最美的模样。
第3天
听听他“向往的生活”
当你看到有人大口大口地生吃红辣椒,且满脸享受的表情时,真的不用惊讶,因为它不仅不辣,还甜爽可口。这是新品种——豫甜红水果椒。
当你听到白雪公主、黄袍加身、国豫皇妃、美辣一号时,也不要感到困惑,这是河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满怀爱意为辣椒新品种起的名字。
当你看到番茄有粉有黑有彩带,颜色绚丽;西瓜有黄皮、绿皮甚至黑皮时,也完全不要惊奇,因为这里是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
“这里的西瓜有多种、辣椒多种、番茄多种、甜糯玉米种,合计大大小小不同品类,共有余个新优品种。”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科研人员、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志坤笑着指向园区内星罗棋布的大棚,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育种基地,更是瓜果王国。“以前,农业是解决能不能吃饱的问题,现在是解决吃得好不好的问题。所以我们选育的品种,比如小西瓜、番茄、辣椒,选的都是好吃的。”
一路上光是听他说,就能流一地的口水。“你看,这是我们的彩虹瓜之宝,是国内第一款三色西瓜,里面的肉是黄色、红色、乳黄色。它最关键还不是颜色,而是口感,它皮薄如纸,纤维含量少,入口即化。”赵志坤笑着说。跟着他的脚步,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瓜棚,绿皮黄肉、绿皮红肉、黑皮红肉、黄皮红肉,吊蔓在半空中的小西瓜、懒洋洋倒在地上的巨无霸,品种多得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过去,西瓜产量小,为了追求高产,恨不得一个西瓜长到四五十斤。现在,伴随着家庭小型化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调整育种方向,选择选育小型高品质品种。像这款彩虹西瓜,今年在郑州一瓜难求,在北京等中高端市场,一个瓜卖到了69.9元。瓜农们尝到甜头,纷纷准备扩大产量。”
再看生活中最常见的辣椒,同样颠覆了我仅有的对辣椒调味的认知。品种多得数不胜数不说,口味也是满足了不同人对辣度的各种喜好,有的辣椒,甚至可以直接当水果吃。
到了番茄棚,我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吃货”本质。怀里揣一个篮子,看到不一样的品种就摘一个,没想到,一个大棚还没走完,篮子已经满满当当。
有缘的是,在现场,我们还接到了两个“特别”的快递。它们从辽宁、上海远道而来。“这是我两个客户种植的成品,大家都来尝尝。”赵志坤说。
接过他手中这个红彤彤、圆溜溜的小番茄,一口下去,酸甜的汁液充满口腔,瞬间让我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真的太好吃了!”
“番茄不是越甜越好,而是在甜度的基础上,稍微加一点点酸,酸甜可口,更有层次,更会让人回味无穷。”赵志坤笑着道出了这个品种的特色。
更有缘的是,我们还在大棚里偶遇了韩国朋友。“Verydelicious!(很美味!)”韩国客人在品尝了小番茄后,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
“你看,这就是农业的魅力。它虽然辛苦,可它却能让我们这群天南海北的人因此聚在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分享品尝的乐趣。”一路讲解,赵志坤言语间始终带着笑意、激情,还有成就感。
“农业牵扯到很多种植户一年的收入,有个好品种,一年收入就有了保障。农业需要本分的人做,容不得一点偷奸耍滑。”日落时分,顺着站在大棚顶部的赵志坤手指的方向,园区内两个孩子和一只狗,正在欢乐地玩耍。“你看,有家人的陪伴,有踏实的梦想,有农业人的快乐和幸福。这样的日子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啊!”赵志坤笑着说。
记者:徐金玉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