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马穆江他的农副产品加工地让果香不再怕路

北京皮肤科诚信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12100.html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41年前,还是少年的喀什市阿瓦提乡村民依马穆江·台外库力,为了维持生计走出家乡。归来时已是46岁的中年人。如今,他在家乡建起能容纳吨以上农产品的冷库和平方米的车间,成为全乡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地。让以水果闻名的家乡,不再因产品运输和包装问题陷入困顿,

“能让更多的乡亲们富裕起来,我心里才高兴。”

年,合作社成为喀什地区的龙头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级合作社”的称号。受访者供图

14岁外出:为了家庭的生活

农民依马穆江的整个童年都在为生存下去而努力。依马穆江七岁那年,父亲便去世离开,他一下成了整个家庭中“年纪最大的男孩”,“我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父亲离开后,是母亲凭一人之力养活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

当时的环境有多窘迫呢,依马穆江说自己和家人虽然都是农民,但是却连鸡都养不起。全家的收入,也只能靠着8亩田地上的经济作物来维持。十二岁,依马穆江小学刚刚毕业,就不得不为家里分担压力,在放假休息的时候出外打工。十四岁,依马穆江离开了家乡,“当时我的两个姐姐都出嫁了,我和妈妈弟弟的生活也更拮据,为了挣更多的钱养活家里,当时对于我来说,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怎么才算是挣“更多的钱”?依马穆江对于这个“多”给出的定义是,“能吃饱饭”。在依马穆江看来,外面的世界挣钱机会更多,到喀什和周边城市去做泥瓦匠、修补房子,零七八碎的收入能够让家里过上不为生存下去而发愁的的生活。

46岁归来:想让家乡水果芬芳传香更远的地方

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在当地饭店有了稳定工作的依马穆江终于可以不再为“吃饱饭”而苦恼。但每次回到家乡,或者碰到同乡的朋友,依马穆江都会听到乡亲们问,“你家乡水果这么有名,你也挣了些钱,不如到家乡发展多好啊?”

以特色林果和牲畜为主导产业的喀什市阿瓦提乡是当地有名的果品之乡,林果业是乡镇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阿瓦提种植的各类林果中,又尤其以红油桃、红枣、红石榴,黄金杏最为出名,每到收获的季节,当地乡间便会飘散着“一黄三红”的甜蜜芬芳。

每到秋季,阿瓦提乡都弥漫着石榴的芬芳香气。(左三为依马穆江)受访者供图

在阿瓦提种植的各类林果中,又尤其以红油桃、红枣、红石榴,黄金杏最为出名。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的阿瓦提乡石榴生产基地有亩,红油桃生产基地亩,红枣生产基地亩,杏生产基地亩,林果种植规模达近5万亩,产量达2万多吨。

依马穆江是个不禁劝的人。在外地打工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家乡在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包装方面的不足。他说,阿瓦提提取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这里的水果,尤其是红油桃、石榴,脆甜爽口,可“果香也怕道路长”。年,为了让家乡水果的芬芳传向更远的地方,依马穆江联合当地11个农民,投资.2万元建起了名为“新疆喀什市阿瓦提“桃子之乡”农副产品保鲜农民专业合作社”,想解决的事,就是当地农产品初级加工所面临的不足和问题。

“建起全乡最大的车间”

现如今合作社的社员已有一百多人,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合作社总投资超过万元,已经发展成占地平方米,拥有了能容纳吨以上农副产品的冷库,以及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交易展示厅、冷链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区、电子商务区,一应俱全。“我们拥有全乡最大的厂房车间,这个规模,在整个喀什市也能位列前几名。”依马穆江自豪地对记者说。

依马穆江介绍,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合作社,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六个统一”,“也就是统一组织,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价格,统一运输,统一销售。让社员通过标准化、正规化的经营,使得家乡拥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

年,合作社成为喀什地区的龙头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级合作社”的称号。

依马穆江带着笑意告诉记者,“社员种植的水果不仅销往乌鲁木齐、伊犁等地,还卖到了广州、上海等内地省市。我们还将一部分水果加工制作成果酱、果汁、罐头等,直供全疆各大超市。”

“看到家乡人脱贫我才开心”

合作社虽然取得了荣誉,可依马穆江更挂心乡亲们是否能够得到实惠,脱贫致富。

“我们给贫困户保鲜其农副产品只收取市场价的20%~30%,给一般户保鲜其农副产品只收取市场价的50%。我们增加了本乡农民的就业岗位,工作的员工都是本乡员工,还帮他们卖他们的农副产品,希望能拓宽农民们的脱贫致富渠道。”

据介绍,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至今已经发展社员户,提供人的直接就业和人间接就业,辐射周边2个乡20个村,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商品资源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以年为例,生产加工经营收入总额.5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盈余为.37万元,增长21.2%,而成员的人均盈余也比上年增加0元,增长25.3%。

依马穆江说,自己之所以回乡,为的就是能够为家乡发展作一份贡献,让家里的乡亲,不再复刻自己被迫外出的经历。既然做出了一点成绩,现在也只有家乡的人致富脱贫,自己才会安心、开心,“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给了我们不少帮扶,市场前景也很乐观,所以乡亲们的种植积极性特别高。香甜的果子已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希望。”

新京报:现在合作社除了帮助乡亲们进行农产品的加工,还有其他的发展方向吗?

依马穆江:我们现在主要从事初级加工农副产品、休闲农业、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是枣、酸梅、西梅、杏子、苹果、香梨、伽师瓜、蔬菜等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冷藏保鲜及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新京报:这么多年来您觉得遇到的哪些机遇或者困难,是您从未预料到的?

依马穆江:这一路踏踏实实走过来,经历的事情很多,但也因为多,反而当时有感触的事情就被冲淡了。我觉得最大的难以预料,是我自己的人生,从7岁起父亲去世,早早出去打工,到现在成为“全国十佳农民”之一,去北京的时候,我回顾这些,会觉得很激动,也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帮助。

新京报: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发展打算?

依马穆江:计划到年,再持续投入万,建立一个红枣加工厂,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创建一个品牌。这样就能给家乡的朋友提供多一些就业机会,可以让他们不用像我一样,早早地离家打工,争取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想和社员们一起努力,让家乡这些优质的水果真正成为大家的“致富果”。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编辑唐峥

校对柳宝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