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妈
一位父亲和朋友约定好时间去饭店吃午餐,正要出门,儿子要吃油桃,于是就给他一个。儿子细嚼慢咽的吃着,父亲百般煎熬的默默等待着。
等到终于吃完,儿子说想再吃一个,父亲忍住心中的怒火,再次成全孩子。但这次,父亲忍不住催促儿子快点吃。
第二个油桃终于吃完了,儿子说:“还想吃”……父亲忍无可忍,愤怒说:“不能再磨蹭了,立刻出发!”
平时很尊重孩子纯真的性格,而且不喜欢强迫孩子的父亲,最终还是输了,没能控制住自己,对孩子进行了威胁和吼叫。
孩子磨蹭时,如果顺从ta,就会耽误出门时间,从而导致自己“一向守时”的人设崩塌。但如果采取强迫措施,例如对ta大声吼叫或者强行拉走等,也并不能有效改掉ta磨蹭的习惯。
案例中的这位父亲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这件生活小事也是他亲身经历。跟我们平时遇到的情况一样,孩子的各种磨蹭行为总是让他束手无策。反对、解释、威胁,似乎都不起效。
皮耶罗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每天经历着跟众多家庭一样鸡飞狗跳的生活。孩子们见缝插针的干扰他读书、写作,这一点让被誉为“当代欧洲精神心理学的引导者之一”的皮耶罗很焦躁、失望和疲惫。
后来,突然想到的一句“家庭就是疯狂的冶炼炉”让他扭转心情,弯下腰,用心、用行动去认识和陪伴孩子。
当皮耶罗全身心的高质量陪娃,并享受此事时,发现受益最多的竟然是自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实现了自我蜕变。于是,他把这种意外的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成就了一部适合当代焦躁父母看的精神启示录——《孩子是个哲学家》。
这本书,把父母焦躁的心情和各种不耐烦简单陈述,然后又逐一分析原因,发现根源还是在于自己。孩子接触世间万物,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观察方式。然而父母却总在操控,试图让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倘若跟不上,就说孩子磨蹭。殊不知,这个标签有点重。
磨蹭行为是正确世界观的体现
磨蹭:慢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孩子很容易被进入视线内的事物吸引,而且每次都会逗留很长时间,自然就延长了行进时间。然而父母觉得司空见惯,表现的很不耐烦,总觉得孩子太磨蹭了。
皮耶罗抱着儿子乔纳森出去玩,发现一种又干又脆的树皮,于是乔纳森开始剥,还时不时的拿在手里认真观察。一段时间后,皮耶罗想离开,乔纳森不肯;又过了一会,孩子依然不情愿离开。而是让父亲带他去另外一棵树旁,结果这次玩的时间更久。更没有想到的是,玩过之后竟然又重新回到第一棵树那里!
乔纳森用自己的角度和方式观察树皮,有自己的欣赏角度和直观认知,狭义上讲,这是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对乔纳森来说,需要放慢脚步才能充分观察。所以,不要嫌弃孩子做事拖拉,也不要抱怨他们故意消磨时间,这是观念的正常体现。
父母眼里的慢,是适合孩子的节奏;拿出耐心,是对孩子正确世界观的肯定。但是,父母为什么总是喜欢操纵孩子的慢节奏呢?
磨蹭的孩子,容易被父母手里的“遥控器”操纵
想象一下,平时忙碌到没时间看电视的你,突然闲下来准备看会电视。打开后,便用遥控器漫无目的的搜台;几分钟过去,开始搜索感兴趣的。确定后,看不了多久,又开始不断点击快进和回放,直接定位自己认为精彩的瞬间。
总之,遥控器功能强大,可以让你控制情节和速度。同理,孩子出现磨蹭行为,父母也在试图通过手里的“遥控器”进行操纵。
控制开关按下此按钮,行为便立马终止。例如:早上粗暴的拽拉迟迟不起床的孩子,直接阻断孩子继续睡觉的念头。也许孩子正准备起身呢,但父母却一分钟也不愿等。目标搜索认为孩子故意消磨时间,直接提供帮助确定目标。例如:拿着作业本慢吞吞的从封面开始往后翻页,父母气冲冲的一把抢过来,很快找到要写的那一页,然后让孩子赶紧写。其实,这是一个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正在调动孩子全身的注意力。快速筛选比如等不及要出门,孩子不赶紧换鞋却盯着鞋架发呆。然后家长快速把鞋递过来,并不停催促。谁能想到,男孩是在观察自己的鞋和妈妈的有什么区别;女孩则是在欣赏鞋子上漂亮的装饰。调节进度,跟上自己的节奏父母不想被孩子影响到节奏,会一厢情愿提供“正确”节奏。比如走路嫌慢,直接拉起孩子小手快步走;逛超市怕孩子要玩具,总是然道而行。这种情况下,往往连磨蹭的机会都没有。
父母想方设法的调节孩子的节奏,不是在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而是干预纯真、强塞观念,阻碍孩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遥控器”操纵孩子,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由世界观决定,是指对人生的看法。它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孩子长期站在父母安排的角度看世界,容易滋生扭曲的人生观。孩子喜欢有条不紊的做事,极具耐心,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值得他们研究半天。
比如夜晚行走在一排路灯下,孩子喜欢故意追赶自己的影子,或者去跟别人的影子重合。一会儿找不到了,我们告诉ta在身后,接下来就问“为什么”,告知“因为前面的灯光更亮,而且距离较近”。
“靠近光源,便把黑暗的影子甩到身后”,简单的道理,通过简单的生活实践得知。孩子这种积极的看法,一步一步积累为自己的人生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引申出来的深层含义便会成就孩子阳光的一生。
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事物的价值因人而异,也因不同场合而变化。一些客观的价值理念必须灌输,比如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但是,在习惯行为方面,孩子纯真的追求不要去鄙视。
皮耶罗带着孩子们去动物园,开车很长时间才到,但是孩子却只对司空见惯的小鸭、蜗牛感兴趣,这样根本不值得去消耗时间和消费门票,便忍不住引导孩子看长颈鹿。然而稍作思考,想到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没必要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值与不值。
成人的眼里,一件东西的价值喜欢参考用处或价格;孩子则不同,只要能观摩好玩儿的、享受有趣的事情便可。而且,孩子为之停留的时间越长、重复的次数越多,说明这件事给ta带来的价值越大。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允许孩子在慢中求精。“遥控器”的反复搜索和快进操作,从眼前略过太多碎片,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难以快速直接定位。
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没有谦卑的去形成相同的世界观,到头来,却非要让孩子听从自己的理念。这对孩子来说,便是扭曲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别用“遥控器”扭曲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难以融入孩子的世界,更不会进一步理解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反,人为控制孩子,让他们加快速度或绝对服从自己,这是一种病态的“提速”。所以,我们应该及早终止“遥控器”操纵孩子的行为。放慢脚步,停止催促,并热情加入孩子的世界。
放空自己,跟随孩子的节奏飘舞
公园里的一块大石头,孩子爬上去后,脚尖略微离地;迅速滑下来,然后再爬、再滑。无数次的重复,至少半小时,是的,会让我们觉得糟糕透顶。但在孩子眼里,第10次、甚至第次滑下来都是全新的体验,跟第一次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当一片树叶,孩子为风,风来随风舞。一起去高处、低处,甚至角落里看看。风不停止,我们就不落地,充分放空自己,跟着孩子的节奏去不断重复。
融入孩子的世界观
孩子经过一个小水坑,减慢脚步凝神看,还问“像不像到了海边”?此时,我们也要蹲下欣赏,想象海上的浪花来袭,亲吻着小脚丫;海风拂面,心情舒爽。这些都可以向孩子陈述出来。在同频道认知世界的基础上,深入讲解可以扩充孩子的知识面。
理解孩子的人生观
比如,吃饭时间到,孩子正在津津有味的阅读图画书,催了好几遍还没过来;再比如,准备出门,让孩子赶紧穿外套,ta却对着衣柜来回挑拣,不赶紧行动。
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了看书不去吃饭,说明在孩子眼里,认为精神食粮重于入口食物。第二种情况,孩子是在搭配穿衣风格,追求让自己看的舒服的着装。因此,孩子这些初露苗头的人生观,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
学习孩子的价值观
通常体现在做选择的时候,父母看重长远利益,孩子只顾眼前感受。比如二胎家庭给大宝选购儿童自行车,倾向于带后座的那款,方便今后载人(二宝),大宝可能不听从,偏偏要买看起来更酷的赛车。
像这种情况,大宝注重自己的喜好以及车骑起来更轻便的感受,父母却想图个方便和实用。倘若非让孩子接受你的观念,岂不是把带有个人色彩的“价值”强行灌输给孩子?为何不去谦卑的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我觉得这个骑起来更舒服!”
我们都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这句话从单纯的孩子口中说出来时,是不是瞬间觉悟、不想再去勉强?与此同时,也突然发现,孩子的价值观没错,他们才是真正的哲学家!
路妈有话说:
跟孩子朝夕相处,每天经历的苦痛和烦躁,罄竹难书。跟“同病相怜”的家长们一起聊天,觉得不是一个人在被折磨,心情会稍微轻松点。翻阅《孩子是个哲学家》这本书,皮耶罗·费鲁奇作为过来人,替我们记录了这一地鸡毛的生活,像一位知音,明白我们的苦。
但是,当皮耶罗观察磨蹭行为,便发现了其中的哲学意义:磨蹭的孩子世界观很正,当父母不再通过操纵“遥控器”扭曲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便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道理、提高自身技能。皮耶罗收获的是《孩子是个哲学家》的问世,而你,或许能完美协调事业和家庭。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