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花开富万家山阴县依托特色产业助推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27/4525438.html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山阴县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基础,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和建立“五有”产业脱贫机制为主要抓手,围绕优质杂粮、道地中药材、优质牧草、特色蔬菜等特色产业,着力发展增收项目,精心培育带动主体,不断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为特色产业脱贫“指路导向”

山阴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条主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脱贫项目,努力实现经营主体不漏村、产业脱贫不漏户、精准脱贫不漏人的目标。

“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脱贫

全县以贫困村为基础,以贫困户为重点,充分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以投资入股、流转土地入企打工等方式,着力实施了杂粮扩量提质项目、优质特色蔬菜开发项目、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粮改饲草牧业发展项目、食用菌开发加工五大特色产业脱贫项目,辐射带动贫困村有产业、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累计带动余户、余人实现了增收脱贫。

光伏产业脱贫

全县实施了村级光伏电站脱贫项目,全面完成上级批复的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推进下喇叭乡织女泉村、吴马营乡西短川村KW电站并网发电。实施了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新建并推进了下喇叭乡冻牛坡村KW户用光伏项目。项目的落地,累计带动了贫困户户、人脱贫增收。

旅游产业脱贫

全县抓住省、市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旅游产业机制体制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广武、桑干河湿地、馒头山、千佛寺、化悲岩寺等特色旅游资源为支撑,开发乡村旅游,支持旅游公路沿线发展以大接杏、草莓、油桃等特色农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利用省级切块扶贫资金,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中,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

电商产业脱贫

全县不断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步伐,支持“百汇农珍”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扩大“雁门香”、“桑干河”等小米品牌的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0万元,辐射带动贫困户和巩固期内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为特色产业脱贫“保驾护航”

为切实保障特色产业脱贫行动,全面提升贫困村的产业竞争力,提高贫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收益,山阴县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制定了《山阴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脱贫规划》和《山阴县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脱贫实施意见》,明确了特色产业脱贫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了《山阴县特色产业脱贫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了责任单位及其工作任务;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县扶贫办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畜牧、林业、农机、各银行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脱贫工作领导组,为全县扎实推进产业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聚焦增收项目,为特色产业脱贫“添油点盏”

全县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策全覆盖”的产业脱贫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贫困属性、产业资源、脱贫资金等要素,从区域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贫困户产业帮扶三个方面,认真做好产业脱贫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增收项目,确保特色产业增收项目既符合实际,又利于长远发展,扎实推进全县特色产业精准脱贫工作。

优质杂粮项目

全县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到了特色农业扶贫“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主要在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实施,在吴马营乡闫家窑、黄草梁、马家河、西短川、前榆林、南屯6个村积极发展种植旱地谷子,成为了贫困人口脱贫的主导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户、人脱贫。

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

全县优选板蓝根为退耕还药的主推品种,在玉井、吴马营、马营、下喇叭山区四个乡镇发展中药材种植。其中吴马营乡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在后榆林、西短川、黄草梁、马家河等村种植中药材,带动贫困户90余户脱贫增收。

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开发项目

全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原则,在张家庄乡、马营庄乡、后所乡发展优质特色蔬菜种植。后所乡以调顺蔬菜交易市场和郭喜蔬菜加工厂为带动主体种植青椒。重点依托山西宇昊蘑菇食用菌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入股或入企打工就业,不断引导贫困人口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

粮改饲草牧业发展项目

全县紧緊抓住粮改饲试点县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先行区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山阴奶牛养殖优势,按照“调优结构、以畜定草、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优质牧草种植工程,粮经饲比例达到64:10:26,建立了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一县一业”。

四是突出主体带动,为特色产业脱贫“锦上添花”

全县大力扶持产业脱贫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推进产业脱贫组织创新模式,逐步建立了资产收益脱贫机制,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推动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与企业建立紧密与半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经营、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等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增加财产性收入新渠道,增强了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能力,助推特色产业脱贫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开展了财政专项脱贫资金资产收益脱贫试点工作,在玉井、合盛堡、下喇叭等乡镇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产业规模大、有盈利能力的古城乳业、华夏煤业、泰和牧业、驿泽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资产资金收益脱贫的实施主体,注入财政脱贫项目资金,通过折股量化,采取“保底收益”方式,使贫困户获益。二是积极推进政府、银行、实施主体、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的财政金融脱贫政策,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入企打工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特色产业脱贫。(吕建全、武丽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