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程守忠
在宋楼镇于堤口村,下了省道,沿着这条路向西,过了复新河,就到了潘庙村。潘庙村下辖齐庄、北陈庄、西陈庄、史庄自然村,人口近三千人。村庄东、南、北临复新河和苗城河,板皮加工厂五十多家,果树地和庄稼地各半……可谓钟灵毓秀,百姓安居乐业。
潘庙村村委会就在路北。
右侧是支部书记李含中,左侧是村长王思良。
由思良领路,自然驾轻就熟。与他认识久矣,几年前,曾经领着远方的朋友,去他冬桃地里采摘。思良大度、热情,令人称道。
如今,农资店开到家门口,种子、化肥、农药,不需要出村,就能操办齐。老家的村庄,再也不是原来闭塞的样子了。
百货店,就在眼前。
赶集的人太少了,超市里应有尽有。
老家个人的别墅式楼房,比城里的别墅还洋气。
新农村的建设更有自己的特点,出了家门,就是麦田,住在房间里,就是麦田守望者!
二截楼带小院子,住了多舒服。想接云气,就上楼;接地气就下来。
一字排开,门口就是田地。想听庄稼拔节的声音,端着碗吃着饭,就能做到。
春棒子已经长老高了,门前的油葵快开花了,那才叫漂亮。
年龄大了,打打牌,享受生活。
从这边看过去,麦田尽头的老式民房,简直就像一列静止的火车车厢。
这一株麦田前的小合欢树,简直是美爆了。不要几年,就会浓荫铺地。
老家的麦田,香味浓郁,那是关乎灵魂的芳香。
即将成熟的麦穗,就是老家热烈的生活。
两株玉米长在墙根前,并不怯生。
老家的小菜园,最有看头:黄瓜、豆角、小葱、生菜……
思良带着我去看油桃大棚,麦田尽头的绿树,就是复新河大堤上的。
油桃大棚,是本村的农业特色。
一架大棚,就是一条长龙。
站在村外,看过去,老家多么恬静。
正好遇到下油桃的村民。
不但脆甜,颜色也好看。
流口水了吗?
套袋的油桃,通体金黄,是油桃中的仙女。
走进大棚里,去看看。红彤彤的样子,动心了吗?
叶底摘桃,不能马虎。
记得这样一副对联:松梅竹,岁寒三友;下联好似:桃李杏,春风一家。感觉真好!
大棚桃早已上市。
自然天光下的桃园里,正需要给毛桃套袋。
爬高就低,很累人的。
农家少闲月,时时都很忙!
桃园,长满绿叶,也很漂亮。
旋板厂,需要各种干活的人。只要动手,就有钞票进入自己的荷包。
按尺寸截好,修好原木,就能上旋切机了。旋出板子,按尺寸切成张,装入棚架开始晾晒,即将晒干了,要收拾好,打包后,就可以出售了。剩下的边角料,能作为板渣滓卖给前来收的,收好后,在卖给供货商,载入热电厂。
旋板子、晾晒,都需要很大的地方。
两位老人家,都八十多岁了,祝前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种老土墙屋,已经相当罕见了。咱们看了亲切,因为小时候,咱们住过。
大缸,也只有闲着的份。
多么熟悉的巷口啊!
思良又把我领到苹果地里,苹果正需要套袋。
苹果树多的农家,一季就套二三十万个套子。别说套了,就是查数,查二三十万,需要多长时间。农家实在忙不过来,就雇人。今年,蒜薹便宜,蒜也不值钱,但雇人不简单:每人一天元!
但愿秋天能买一个好的价钱!
小苹果,比《小苹果》更可爱。
套套子,也挺累人的。
村卫生室。
老家的花,多美啊!
过不多久,就要结辣椒了。八月十五,辣椒炒小笋鸡,那是至味。你多久没有吃到老家的辣子鸡了?外边不论怎么做,都没有老家的味道好!
福字与竹丛。
金黄的小麦,碧绿的油葵,套种的玉米,老家的楼房,一幅风景画,绝版的,只有老家有!
亲切吗?
小巷,有着独特的魅力。
收获蚕豆,嫩的煮着吃,佐啤酒亦妙!
老家的风物。
鲜花椒炖鱼,就炖复新河的鲫鱼,或者穿条鱼,美极了!
老家人,不准有闲地。
枣花开了,细小而芳香。
看过去,还想再看看。
月季和豆角。
老家所有的空地,都有人种菜。
这不是“破窗效应”吧?
老爷子说,和麦地一起留影,心里踏实。我也这样认为。
认识这是什么花吗?
小路蜿蜒,富有美感。
老家的街道。
一架蓬勃的黄瓜,现吃,最爽口!
大丽花,快开了。
有砖石,空地就能起高楼。
不论新与旧,老家就是这般和谐。
顺美顺眼。
没有农家那辆接送学生的电动三轮车,停在门前,总觉着有缺憾;而今是温暖。
回望来路,远处是河道,近处是田地和村落。
富足,不一定是数钱的感觉,也不一定戴金挂玉。你说呢?
马儿哎,你慢些走……总想看个够,就是看不够!
麦田和远处复新河堤上的绿树。
我的老家于堤口村,东临子午河,西傍复新河,而我的村庄,就在两条河连线的中点上。向东越过子午河,就是王岗集村,向西过了复新河,就是潘庙村。复新河蜿蜒缠绵,环绕潘庙村东、南两个面,村北有复新河的支流苗城河依托……双河拱卫,犹如双龙戏珠,清波云影,四季如画;平原肥沃,春华秋实……潘庙村就是名副其实的苏北珠翠,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