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官宣两起合作社发展典型案例有多典型

近日,市农业农村委公布了两起农民合作社发展典型案例。一个是涪陵区冯余曾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一个是重庆顺友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两个合作社有何典型之处,成效有多大?上游新闻记者今日为你揭秘。

种菜栽果树一年收入多万

距涪陵新城区8公里的岚马村,正是橘子挂满枝头的时节,田间地头常见忙碌的身影。

“这些果子马上要送进大商超。”村民冯朝勇说,村里的果子部分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已与多个商超达成采购协议。

村里的合作社叫作冯余曾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冯朝勇是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除村里四季产出的水果,还有花椒和蔬菜。

村民黄翠平和母亲疾病缠身,加上小女儿还在上学,家里开销大负担重。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她靠发展花椒产业摘掉“贫困帽”,5亩地一年增收近2万元。

合作社拥有成员人,其中脱贫户成员33户,已建成柑橘、李子、枇杷等果园基地共计亩,花椒基地亩,建成绿色蔬菜基地50亩。

数据统计显示,年,该合作社经营性收入万元,合作社成员年均收入达到约6万元。

“全村橘子有好几个品种,年产量有吨左右。”冯朝勇告诉记者,村里有一个“四季果园”,除冬天的柑橘,还有春天的樱桃,夏天的枇杷,冬天的水蜜桃等优质水果。尤其是柑橘,可以从10月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次年的5月。

年时,冯朝勇带领村民种柑橘;年开始,他又带领村民种植花椒。目前,柑橘和花椒是全村的支柱产业,两项累计产值可达多万元。

“一家一户拓展到千家万户。”冯朝勇说,现在村里又建成50亩绿色蔬菜基地,年产各类新鲜蔬菜吨,年产值达80万元。

目前,岚马村按季节种植枇杷、柑橘、葡萄、蜜柚、樱桃、李子、西瓜、油桃等水果,多种产业同步发展、四季开花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据介绍,合作社正在推进“五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助力全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示范村。

水稻种植合作社获“国字号”名片

另一个典型重庆顺友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巴南区石滩镇万能村,年入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刘顺友是村里的种田能手,12年前联合74户农户组建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现有成员个,主要进行优质水稻、玉米、特色蔬菜的种植、加工、销售。

“种植水稻多亩,年产优质稻25万公斤;蔬菜多亩,年产各类蔬菜吨。”刘顺友说,此外还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4多亩,带动当地农民水稻种植多亩。

近年来,合作社进行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与供销社、农商行进行融合发展,走出了粮食生产发展新路子。

在水稻种植上,合作社有一整套秘诀。

比如在施肥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大量采用有机肥料加三元复合肥,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在病虫防治上,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减少或不施用化学杀虫剂。

为提高亩产效益,合作社推广“稻+鸭”共育技术,每亩稻田放养20只鸭,总体增加收益约10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稻鸭共育多亩。

同时,合作社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石滩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优质稻谷比市场价高0.4元/斤。

为解决种地难题,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销,为户农户提供水稻种植服务亩;为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加工销售水稻、干豇豆等农产品,一年可达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农民增收60万元。

在提升综合实力上,合作社进行多点融合发展。

比如与供销社相互参股,石滩供销社入股合作社76万元,用于购置农机具及改造大米加工车间;采用“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融合拓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主动与市农资集团、区供销社、农商行等合作,“引资扩股”增实力……上游新闻记者郭发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