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平谷桃乡16年农学生当村官带村民卖桃

8月的平谷家家有桃,户户飘香。在马坊镇梨羊村,80岁的查露宽一早和老伴摘了几百斤桃,骑着三轮车来售卖。查露宽种了20亩桃,桃子收获时节,他一天最多能卖一千多斤桃。靠着种桃,老两口一年能有近20万元收入,这一切多亏了村里的绿养道合作社。10多年来,农户、合作社、电商平台、物流运输,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让平谷大桃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全国消费者的果篮里。

80岁的查露宽在桃园。靠着种平谷大桃,他和老伴一年有近20万收入。张慧明摄

梨羊村绿养道合作社带着村民从路边摊转到线上销售,从普通桃子种到了蟠桃、彩虹油蟠。平谷大桃声名远扬,平谷区走出了一个一个新电商村,种桃村民也迈上了致富之路,合作社也被平谷区商务局认定为平谷十佳电商。

合作社+农户种平谷大桃年入20万

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欣闻作为梨羊村第一任大学生村官上任了。

当时,农户种出来的桃只能摆摊卖,或等贩子来收。桃子的品种也很普通,便宜时一斤只能卖3毛钱,农民一年的收入不过几千元。

杨欣闻开始琢磨如何扩大销路。年,他找人合伙成立了绿养道合作社,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可能性,开始尝试在线上卖桃。

起步期订单寥寥,更大的麻烦是,没有快递公司愿意接收生鲜产品。那时他们的店铺每天平均有两三单,没办法,杨欣闻和几个同伴带着小推车坐公交车,去北京市里送货。一趟来回就是大半天,赚少亏多。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从第二年开始,我们找快递公司,承诺坏了包赔。”这样,快递公司陆续开始收件。但问题一茬接一茬,“当时我们也没仓库和冷库,直接在地里摘,碰到下雨天就摘不了桃。年才投资建了仓库和冷库。”

到了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入驻拼多多后,杨欣闻发现,平台上的流量很大。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绿养道旗舰店排到了品质排行榜第一名。

有了这个标签,更不愁卖货了。“我们平时对外宣传得很少,但因为好的品质和口碑,很多用户选择我们。有一个客户,一年买桃能花一万多块钱,我们的复购率很高。”

之所以能够保证品质,除了平谷大桃本身质量过硬外,合作社的筛选把关和高效运作也是重要凭借。

张金贵今年25岁,是合作社的采购员。他每天早上去各村采购桃子,符合标准的采购上来,质量稍差的村民会另作加工处理。

合作社成员在卸采购回来的桃子。张慧明摄

绿养道是商家,但又不完全是普通的商家,他们还深度参与到当地农业产研实践中。

早年,当地只种普通的桃子,但很多人对桃毛过敏,严重影响桃的受众范围。后来,合作社带领农户开发新品种,不带桃毛,甜度、口感都提升了的蟠桃、油桃也被广泛接受。

云南人杨欣闻怎么也没想到,一份任期三年的村官工作,让他和平谷大地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一待就是16年。“我学的是农学,喜欢农业,也喜欢这里淳朴的农民和舒适的生活节奏。”

大学生村官杨欣闻。张慧明摄

电商村多品类全面开花

种桃有淡旺季,一到冬天,农户没活干了,合作社养着团队,也不能闲着。

云南基地和内蒙古基地建设完毕,合作社又开发出了与桃树完美搭配的赤松茸。

桃树每年要剪枝,为了环保,树枝现在不能焚烧,反而变成了一大负担。“我们研究发现,把剪下来的树枝粉碎、发酵,可以做成生长蘑菇的料,尤其适合种赤松茸。”

如今,赤松茸和桃树套种已成当地流行的做法,增收效益明显。农户种桃一亩地年收入1万块钱,种赤松茸还能收入1万元,时间也可以完美匹配。每年中秋后与桃相关的活就干完了,正好种赤松茸。

此外,绿养道合作社还开始实验玉米新品种,最终研发出水果玉米,可以直接当水果生吃,甜度达27.4,营养价值也高。水果玉米今年已上市,市场反馈很好,合作社计划明年大面积种植。

所有的新品类开发采用的都是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我们合作社研发出来后,自己会种一部分,同时把种子分给农户种,成熟后他们再把产品送过来。”

水果是应季产品,遇上集中上市,合作社就参加线上的秒杀或万人团等活动,快速把应季水果卖出去。

邮政快递每天都来收货,合作社平均一天出单-箱。张慧明摄

目前绿养道全年线上的销量有多万单,平均一天出单-箱。合作社与果农达成了长期供应合作的模式,省去了中间交易成本,村里的产业柔韧度变强。

疫情暴发以来,合作社通过线上销售,帮助周围多户桃农销售大桃共计多吨,产值达到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以上。

带动就业振兴乡村产业升级挑起大梁

高春霞今年57岁,在合作社仓库打包分拣已经四年了。“我家有一个不到两亩地的大棚,每年5月,大棚里的桃就卖完了,我就来这边兼职,选果和装箱,挑出去坏果,把桃按照大小分出等级来,对应装箱。”

当地农户根据桃子大小对应分拣装箱。张慧明摄

高春霞每天早上7点开始干活,装七八个小时,一小时15元,一个月能收入三千多元。这项工作能从每年5月做到10月份,算下来也能收入近2万元。

兼职结束,高春霞回去经营自家大棚,除管理桃树,她还套种生菜。一个棚的桃树能收入3万多元。“一年到头都不闲着,都能赚钱。”高春霞说。

这是高春霞的一年,也是附近村民年年重复的日子。

合作社现有全职员工20多人,负责分拣、打包的都是附近的农户,每天至少有20人,到旺季,分拣打包的村民更多达上百人。合作社也跟大学农学院合作,给农学专业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杨欣闻说,附近村子里两到三口人的家庭,种桃每年能收入15万-20万元,还有几万元兼职收入。

多年实践让杨欣闻意识到,农业产业要升级,乡村要振兴,还是要靠新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前我们只能顾及北京周边,现在能到全国各地。”

另一方面,研发新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值才能上来。年,绿养道合作社又加大研发力度,成立了博士农场。目前,博士农场正在研发以桃树枝为原料提取的木醋液。木醋液今年已经在水果玉米上看到了成效,未来会在更大范围试验。

当地探索的合作社模式,创收效果显著。前两年合作社的销售额大概在万左右,今年加上玉米、赤松茸,能达到万-万元。

如今的梨羊村,家家丰衣足食,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有丰裕的生活。互联网助力农业升级,平谷贡献了最生动的案例。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

编辑张树婧校对柳宝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