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成熟的时节,是村里最忙碌的时候。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金果丰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内,多平方米的包装车间里,社员们会给大桃实施称重、分级、套防护袋、分类包装等工作。
“今年效益挺不错的,晚桃下树的时候,一个桃子卖四五元都不一定抢得到。”有着20多年种桃经验的北京金果丰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贾宝顺笑着对记者说。
贾宝顺回忆,年平谷区鼓励发展大桃产业。西营村共有亩农用地,其中亩种上了桃树。他家也承包了3亩桃园。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各种各的,各户大桃品质良莠不齐。连续好几年,村里都遇到了“卖桃难”的问题。
西营村在发展大桃产业过程中发现,个体农户传统的种植与经营方式存在土地碎片化、人口老龄化、技术粗放化、销售迟滞化、管理僵硬化等问题,出现了土地产出效益下降、“撂荒”现象严重、青年劳动力从事传统农业耕种活动意愿不强烈、种桃产业效益下降、村集体凝聚力降低等问题。
“这种一家一户的粗放式种植方式,农户一年的辛苦劳作仅能解决温饱。这显然不符合农村发展需要。”西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忠说。怎么解决?年西营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收回部分土地,其中亩以每年每亩元流转给社会企业种植银杏树,每年递增3%,收益的70%用于股东分红,30%留作集体积累。
从年开始,在市、区、镇各级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西营村进一步探索土地集体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采用“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经营机制,将果农手中的土地流转回村集体,统一承包给合作社或企业经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果品种植;农户以土地入股,还可进入合作社打工,能够获取土地流转费、分红、工资等多种收益。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西营村形成了以大桃为主,樱桃、苹果、梨等多种有机果品种植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全村亩耕地仅有30亩在个人手中,其他均流转到村集体,流转率达97.14%。
如今,在深圳、上海等城市的超市货架上,经常能看到产自西营村的有机大桃。西营村桃品能打入高端消费市场,是绿色种植、品牌效益的功劳。“近几年,大桃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唯有拿大桃的口感、质量说话。”北京金果丰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海合说。
西营村在开展规模化果品种植过程中注重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果品品牌。他们对多亩有机桃园进行整合,引进台湾水蜜桃树苗、澳优早油桃树苗等苗木新品种,淘汰老杂桃树高接换优,购买优质复合菌灌根提高土壤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新技术。
“向科技要效益是一个必攻方向”,王忠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西营村在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科技种植等方面没少下功夫。除了设立科技小院,北京市科委还在西营村建立了“西营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这些农业专家可以说是手把手地传授种桃技术,西营村的桃产业才能不断升级,引进、栽培出了吸引消费者的新品种”。王忠说。
年,北京金果丰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还积极承接“平谷—拜耳更好的大桃”种植示范项目,严格按照拜耳公司提供的“全程植保方案”进行果品生产管理,进一步提升果品安全生产系数。
桃产业发展壮大,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西营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种桃村,成为邻近村子称赞羡慕的对象。平谷区峪口镇党委书记刘堃说,西营村土地集约化管理的成功不仅是在区、镇、村对土地管控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且是平谷区积极探索“村地区管镇主责”的一种重要体现。这种创新型土地利用新模式的探索更有利于发挥村内土地的 效益,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全区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制提供了可行的改革先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佳霖)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