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7714.html01:12
7月,沐着草原清爽的夏风,记者跟随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的“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去探访多伦的历史与现在。
多伦诺尔,因寺而建,因商而兴,历史上,被誉为漠南佛都,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旱码头,是“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富足草原城市,是万里茶道上的一颗明珠。多伦诺尔,蒙古语,意为七个湖,此地水系众多,郦道元《水经注》里的濡水,唐末改称滦河,沿用至今。康熙帝曾11次来到多伦,泛舟滦河写出“寒边远绕至滦河,彻底清明不见波”的诗句。
多伦的历史文化厚重,从多伦人的言语中就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多伦的历史文化、地理、风土,几乎人人都能说出来个子丑寅卯。
然而……历史上水草丰茂、美不胜收的多伦,一度沙尘肆虐。在多伦人齐心协力退耕还林、种树治沙的20年的努力下,多伦又回到了绿水青山的从前。
李国琴,多伦县蔡木乡铁公泡子村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和多伦人一样,她为人热情豪爽,热心肠,家里家外一把手。
走进李国琴家的院子,任你是住着城里的楼房大三居也好,住在城市中心CBD也好,都会心生羡慕,像凤凰传奇歌里唱的那样想“留下来!”
一进院子,正对着自带玻璃花房前厅的大瓦房,窗明几净。窗台上摆着的洋秀球花开得鲜灵灵、粉艳艳。门前有口深水井,水接到玻璃杯里,外壁立马上了一层薄霜,直接饮用,清冽可口,若是泡上家门前山上野生的金莲花,茶香涩甘,明目下火。
院子西头是几间厢房可供旅游接待——夏季多伦旅游火热,不少来自京津冀的游客自驾来到蔡木山来体味一场寻找田园牧歌之旅。院子东头,齐整整的花篱笆围起一亩方田,种上西红柿、生菜、茭瓜,就像《呼兰河传》里写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在这里,“蝴蝶随意地飞,一切都是自由的。”唯独不自由的,恐怕就属后院被圈起来的阿拉斯加犬艾丽了。平时,它也可以在午后当街懒睡,可以仗着体型大走在村子里,经过鸡鸭旁耀武扬威,但客人来了,它便暂时被圈禁,独自百无聊赖起来。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田园之乐,也可以体会到邻里之亲。李国琴不仅是村里的支书,更是村民信任的大姐。人们盖瓦房,盖哪样好要问她,人们喂牛放牧要问她。再琐碎的事儿她也不嫌烦,再晚打来的电话她也不会不接。
在她的带领下,铁公泡子村的生态和村貌越来越好,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富。
但十多年前,整个多伦县可是另外一番景象。
小风时黄沙漫天,白日惨淡。大风怒号时,天昏地暗,屋里都要点灯。“那时候我们上学,到校第一件事是洗脸,一抹一把沙子呀”,多伦县土生土长的李鑫说。和李鑫有着共同记忆的多伦女孩杨超也讲起了童年趣事,“那时候沙尘暴严重时候,就停课放假,可高兴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候,孩子们集体玩耍的项目是在学校后头的沙坡上滑沙。而孩子们的爸妈则要面对沙害严重,威胁农田,羊没草料,生活拮据的难题……
“以前是沙种找绿,现在是绿种找沙,”李国琴遥指对面的山丘说,“过去一度过度放牧,土壤严重沙化,山丘水土流失,山上全是裸露的石头,即使夏天也是灰簇簇的颜色。”
“当时人们说北京上空的每12粒沙子种有一粒就是从多伦刮过去的”,李鑫说。多伦县位于北京以北公里处,海拔多米,那些年被称为“悬在北京上空的沙盆”。
沙尘暴肆虐,刮到了北京,刮来了总理。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北溯风沙源视察多伦,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全县大规模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年,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基础上,又启动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
百万亩樟子松项目在铁公泡子村开始实施时,由于村民对政策不够了解,怕有风险,都不愿把自己的耕地种上树。当时还是村妇联主任的李国琴,看到沙化严重的土地,和被风沙渐渐侵蚀的村庄,意识到了生态建设刻不容缓,退耕还林不仅当下受益,更能够给子孙留下绿水青山。作为一名党员,她首先响应国家号召,在自家承包的亩草场上种植了樟子松。为了百万亩樟子松项目的顺利实施,还走家入户为村民耐心细致的动员。
胡俊敏当年为了孩子上学而进城打工,女儿大学毕业进了大企业,儿子在读博士,她也算功成名就。年,接到李国琴打电话说家里要种树,胡俊敏就回来跟着干。“她管我叫二姐,国琴这人眼光比我们看得长远,我们都愿意跟着她干。种树治沙,改变家乡面貌,那不也是好事儿嘛!”在李国琴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村民申请退耕还林,有的种植大户一次就种了上千亩樟子松林地,全村70%以上村民都种植了樟子松,共计造林近10万亩。
十年树木。如今,百万亩樟子松林长得郁郁葱葱,茫茫无边。林间能打草,草料不仅足够供自家圈养的牲畜食用,还有多余人家的草料拿去卖钱。
夏天,山坡也绿了,开满半山腰的紫花苜蓿,从远看,就像给青山披上了纱巾。各种野生的蘑菇、野菜、中草药都长出来了,村民上山采些金莲花、黄花菜,韭菜花,都能卖给村里的旅游接待户。来多伦自驾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天然食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昔日的秃山,变成了宝山。
昔日的京津风沙源,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园”。
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数字是最好的体现。年至今,多伦县“双百万”工程和规模化林场建设累计完成以樟子松为主的造林面积万亩,通道景观绿化里程公里,新建种苗基地处。通过十几年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全县林地面积由年的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森林覆盖率由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由年的不足30%提高现在的85%以上……
除了百万亩樟子松林地,位于西山湾水库上游的曲家湾万亩退耕还林项目也取得了绿色成果,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治理前该区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年、各造林亩。目前,樟子松长势良好,高度均在3米以上!
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双赢”,21万株樟子松大苗移植出售,每株价格在元左右,苗木销售额达5万元,使户村民获益,户均纯收入元!
树木一旦成林,各种乔草灌木生长,经济附加红利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林间,单是林带间畜草年增产2万公斤,产值就达万元。
在林下,可以发展种养殖业。目前全县有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基地5处,共养殖梅花鹿只、狍子只、马鹿62只、大雁多只,年收入万元。全县种植油桃、葡萄、草莓面积近20亩,年收入万元。
在林上,完成扁杏嫁接50亩、文冠果种植亩、蒙古野果种植亩、中草药种植亩……瞅瞅,林子成了农民的钱袋子!
这不今年,李国琴也带头在自家的樟子松上嫁接了可以产松籽的红松品种,不断探索开发林产业的新路子……对于多伦人,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用李国琴的话说,“生态这碗饭,我们吃定了。”
记者:王坤贾奕村
编辑:马骏驰
校对:张艳利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