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OK妈推送过非常多关于辅食的文章(大家可以在目录里查看),但是还是有很多妈妈会问我,能不能说说到底每天娃应该吃几顿?每顿吃多少?具体应该吃些什么食物?嗯,想当初OK妈自己给娃儿添加辅食时也是问题一大堆呢,就连米粉应该调成多少厚都会觉得很难拿捏。今天就结合美国儿科学会/香港卫生署的《婴幼儿健康饮食》小册子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帮大家把和辅食添加相关的所有知识都来捋一捋。
1满六个月的宝宝必需开始吃辅食
在过去开始添加辅食的月龄有4个月和6个月两种建议,但最新的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宝宝满6个月(出生后满天)后开始添加辅食。
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引起食物过敏,并且宝宝的肠胃功能不成熟还不能很好消化食物,而6个月不添加辅食,宝宝在营养和发展两方面会跟不上。
1.满足营养需要。六个月后单纯吃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此时的宝宝需要进食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摄取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太迟添加辅食会使宝宝缺乏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如铁、锌等。
2.配合发展需要。进食固体食物有助于宝宝发展咀嚼能力,而尝试多种类型、质感、味道的食物,有助于宝宝适应多样化的食物,逐步习惯成人的饮食。过晚添加辅食会使宝宝难以适应吃多种食物的方式,还可能引发偏食或其它进食问题,如抗拒质感粗糙的食物。
2通过宝宝的表现来决定添加辅食的时机
很多妈妈会对具体哪天开始给宝宝吃辅食总有那么点小焦虑。事实上,添加辅食的时间点因每个宝宝个体而异,在差不多的时间点,爸妈很容易通过观察到宝宝的一些能力和表现来判断出宝宝是否已经准备好吃辅食了。
活动能力方面:能靠着椅背坐起来,能够有头部控制,能伸手抓食物;
进食表现方面:看到食物时显得有兴趣;看到大人吃东西时也会动嘴唇;勺子伸到嘴边时会主动张开张;把勺子伸进嘴里后能够合起嘴唇,合着勺子;能够吞咽食物。
虽然宝宝发展步伐各不一样,但将近6个月时多数宝宝都已经能出现以上行为了。如果7个月后宝宝仍然没有这些表现,爸妈应带宝宝去咨询医生。
37-12个月宝宝辅食吃什么
头一个月的辅食
宝宝最初的食物有两个原则:强化铁,易吞咽。因此最适合宝宝的第一口食物是高铁米糊。
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每天一次,每次一勺米糊,冲得稀一些。宝宝接受后,每天量和粘稠度也可以逐步缓慢的增加。通常包装盒上会有粉和水的配比说明,但稀稠程度仍需自己把握。不要以为调得越稠越有营养,太稠了宝宝会消化吸收不了,反而造成便秘。根据米粉的段数由稀到稠逐渐过渡,以下三组动态图说明了各个阶段适合的稀稠程度。关于米粉冲泡详解和测评可查看之前的文章《米粉困惑全扫光!美国三大主流米粉禧贝、地球最好、嘉宝冲泡详解》
▼最初给宝宝喂的米糊为流动状态
▼过渡阶段略厚,流下来没那么快
▼适应阶段为团状,不易流下
(上图来自
妈宝帮帮帮)在最初的几天宝宝吃的米糊可能量很少,往往泡了一碗就吃2,3勺,这些都正常。随着宝宝能够吃得多起来,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可以逐渐添加新的食物了,如蛋黄、蔬菜泥、果泥等。添加的新食物可以与米糊混合在一起吃,也可以这顿米糊,下一顿菜泥、果泥。
辅食和喂奶的顺序
关于辅食和喂奶的顺序,各专家的说法略不同。崔玉涛医生的建议是辅食吃完立即吃奶,两者作为一餐;而其它一类说法是辅食安排在两顿奶之间。香港卫生署的建议是辅食吃完半小时喂奶。OK妈个人比较认同辅食吃完半小时-1小时喂奶,因为刚吃完辅食真的比较饱,立即吃奶要么影响奶量,要么会很撑,毕竟宝宝的胃容量还不大,最适合宝宝的饮食方式是少食多餐。
如果遇到一些宝宝拒绝吃辅食,以及在宝宝已经特别饿的情况下,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可以尝试先母乳喂养,宝宝半饱的时候再喂辅食,然后根据需要继续哺乳,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宝宝在非常饿的时候因为不习惯而发脾气。
7-8个月的辅食
7个月-8个月的宝宝辅食以泥为主,这时的选择还是相当多,可以买市售的也可以自制,各有利弊。
成品辅食泥的好处是食材范围广,并且不受季节限制,例如杏子果泥、油桃果泥等等;而且它们也没有保存的问题,拆开一罐或一袋一顿吃完,比较卫生。
自制辅食的好处是食材取自当地,新鲜、接地气,虽然现代辅食制作工艺可以保持食物不变质、营养不流失,但新鲜现煮的食物仍然在口味上远远超过无菌保存的食物。自制辅食泥最好要买些冷冻格,这样可以将一次做的泥冷冻保存起来,后面每次吃就取几块出来加热就行了。具体做法可以查看《辅食|宝宝各月龄吃什么、怎么做帮你捋一捋?》
↓↓↓7-8个月宝宝一日菜单
9个月后的辅食
9个月后,宝宝的辅食就需要妈妈自己动手做为主了。9个月以后宝宝需要开始练习用牙咀嚼以及自主进食训练了,这时需要引入比较软烂的小块状食物,也就是手指食物,这些都需要自己做。当然做起来并不难,可以参考我们之前推送的文章《做好这类食物,轻松让宝宝爱上吃饭!》,以及自主进食的训练《每个步骤和要点都要告诉你让孩子学会自主进食全方案!》
↓↓↓9-11个月宝宝一日菜单
每日饮食安排示例(7-12个月)
7:00-7:30:吃母乳或者配方奶毫升。
10:00-10:30:吃母乳加配方奶或者水果。
12:00-12:30:吃辅食。
15:00-15:30:吃母乳或者配方奶毫升,加上水果。
18:00-18:30:辅食。
20:00-20:10:母乳毫升,刷牙按时睡觉。
4宝宝饿了和饱了的信号要了解
宝宝每顿吃应该吃多少辅食并没有绝对量。每个宝宝对辅食的接纳程度都不一样,我们不要盲目和别家的孩子作比较,也不要总担心宝宝吃不饱,如果宝宝已经不再接受食物,对食物持续不感不兴趣、东张西望、揉眼睛,便是已经不想吃了,这时哪怕只是吃了一个小碗底也应该停止喂食,“硬塞”会让宝宝产生抵触,更不要责备甚至把宝宝骂哭。
5这些食物不要给宝宝吃
1.含糖的饮品。果汁中无法保留果肉的纤维素,所以果汁基本就是糖份,喝果汁会使宝宝摄入过多的糖,所以建议直接刮果泥给宝宝吃。如果一定要喝果汁,需要用水1:1稀释,即可以降低甜度使宝宝不过分依赖有味道的饮料,也减少糖分的摄取。
2.甲汞含量高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旗鱼、吞拿鱼,大马王鲛鱼等,吃鱼怎么吃才看见,可查阅《给宝宝吃什么鱼和海鲜好?哪些鱼有更多的DHA?》。
3.没有煮熟的食物以及没有巴氏消毒的奶制品。
4.容易导致哽噎的食物:
-细小颗粒,如玉米、瓜子、花生;
-脆口和质感较硬的食物,如糖果、没有煮软的蔬菜;
-没有去骨的肉类、没有去籽的水果。
5.调味料,如盐、鸡粉、酱油等。
6辅食添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1.宝宝吃了一半开始东张西望,是饱了吗?
有可能是已经饱了,也有可能只是半饱,但被吸引到其它地方了。
应对方法:轻唤宝宝,让宝宝注意力回到饭桌上;移除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如播放着的电视等。宝宝最好与家人一同进餐。
2、不愿意吃
排除已经吃饱的情况,宝宝不愿意吃分两种可能:不接受新食物的质感或是不接爱新食物的味道。
应对方法:改变烹调方式;调整食物的软硬粗细;尝试不同的食物搭配以达到改变口味的目的;改天再让宝宝尝试。
3.有呕吐反应
可能是宝宝还不能适应较稠或较大较粗的食物,或者是喂的速度太快,或一勺的份量太大。
应对方法:妈妈要保持淡定,清理后再分小口进行尝试,喂的速度放低一些;如果宝宝继续吐出食物,可以把食物磨得再细滑一些。
4.伸手来抓食物,或者指着食物嚷嚷
还没吃饱,想要吃更多些;要自己拿着吃
应对方法:继续喂食,给一些块状食物让宝宝自己抓着吃。
5.来抢你手中的勺子
这是件好事,说明宝宝已经有自主进食的意愿了。
应对方法:大方地把勺子递给宝宝,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一定不要拒绝。当然最初宝宝只能玩勺,还不能真正用勺子把自己喂饱,妈妈再去取一个勺子辅助宝宝把食物吃完。
6.用勺子敲打桌面或丢掉
这是宝宝在玩勺,在不断地试探玩勺的各种因果关系。
应对方法:如果是自己在玩,不必打扰,让他自己探索一下,这个过程很快会过去;如果宝宝把勺丢下桌后来看你的态度,这时不发怒也不迎合,要给予“我不支持你这样做”的表态回应。
7.好像在玩食物
可能是已经吃饱或者对食物不感兴趣,这时会只玩不吃;如果玩一会又放进嘴里吃一吃,说明孩子只是在探索食物。孩子们的每一个看似邋遢的玩捏食物的举动其实正是在配合他的大脑飞速处理关于这个食物的信息。
应对方法:玩的过程中给出一些提示,例如提示宝宝西兰花像一颗绿色的小树丛,让宝宝更愉快地渡过这个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