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冯庆艳焦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原艺术总监,摄影家,纪录片导演。他花了30年拍《俺爹俺娘》,10年拍地震孤儿,8年拍乡村,目前仍在拍乡村的路上。
10月21日,焦波光影乡村纪录电影研讨会在京召开,焦波在会上称,“乡村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艺术的根,不管到什么时候,我的镜头将始终对准最可敬、最可爱的农民”
因为聚焦乡村,焦波被大众称为“农夫导演”,这些年以来,焦波陆续推出了《俺爹俺娘》《乡村里的中国》《川流不息》《出山记》《淘宝村》《大众村》《种瓜记》《油桃妹》《五世同堂》等十五部作品,目前正在拍摄乡村纪录电影《进城记》、《黄河之水天上来》。《乡村里的中国》已斩获23个大奖,《出山记》获了5个大奖。焦波拍的一个个纪录片,已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缩影。就此,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日与焦波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经济观察报:继《俺爹俺娘》之后,近年来,您把镜头聚焦到了乡村,拍摄了不少的纪录片,包括《乡村里的中国》《淘宝村》《大众村》《种瓜记》《油桃妹》《五世同堂》等,这些都反映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变迁,您做这些的初衷是什么?
焦波:我对乡村的感情源自于我对父母的感情,我拍爹娘拍了三十年,爹娘有走的一天,可是爹娘所在的乡村永远都在,别人都叫我“农夫导演”,我就是这样,我想一直拍下去,再给我三十年,我要一直拍乡村,我对乡村、对百姓、对土地的感情,已经完全融入到我的血液之中。
我是一个对新事物特别好奇的人,遇到了,特别想追根溯源,我想社会上的任何新生事物,有时候可以怀疑,但不能排斥,纪录片就是去探寻它,比如拍《淘宝村》,拍之前,也就是年,我对淘宝、对电商很不理解,那时候我们在拍《乡村里的中国》,团队里的小伙子、小姑娘们都在网上购物,女孩子爱买衣服,男孩子爱买日常用品,我就问他们,这东西可靠吗,不会受骗吗?他们回答是可靠,服务态度可好了。当时这对我是一场认知的革命,我依然会想,这东西真的会童叟无欺?我有这个怀疑,直到有个公司策划了《淘宝村》这个项目,初步拟定了八个导演,我也在其中,后来出来是四个导演、五集片子,一个村可以通过做淘宝迅速致富?我想我必须去探寻一个为什么。纪录片就是一个探寻和追踪事物发展步伐的绝好方式。
我认为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爹娘总有拍到头的一天,拍乡村没有,我拍《乡村里的中国》《出山记》等,一直扎根在乡村,《乡村里的中国》拍的是杓峪村,一个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的普通村子,一住就是一年多。之后又拍了《淘宝村》,再之后是拍脱贫攻坚的故事,《出山记》拍的是贵州遵义市一个海拔多米的仡佬族村庄,村里的老人有的不愿意搬到城里,这里边有情感的交织,之后又拍了《进城记》。
经济观察报:近几年,有不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