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朐县沂山风景区:稳脱贫奔小康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有省定重点贫困村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含即时帮扶户),其中享受政策贫困户户人,即时帮扶户12户26人,不享受政策户户人;有扶贫项目45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3个,产业项目22个,涉及财政资金万元。
今年以来,沂山风景区持续推进产业带动,夯实基础设施短板,狠抓扶贫政策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户满意度明显提升。累计投入万元对户贫困户的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累计为享受政策户和即时帮扶户办理残疾证90人,实施无障碍改造39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辅具件;办理低保73人,五保41人;落实“两病”政策人、“慢性病”政策人;享受“雨露计划”12人;安装有线电视50户,为38户安装云系统可视电话;为83户实施政府购买家居环境改善服务项目;全区镇村产业扶贫项目收益59.74万元,贫困户分配32.51万元,惠及贫困户户人。
2、大关第一书记宣传报道
“村里定期为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有了新技能,外出打工更好找工作,收入也多了!”笔者在临朐县沂山镇大关村探访时,正赶上村里举办面点技术培训,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侯法香连连称赞。除了定期搞培训,村里还引进了大项目。这一切还要从去年4月,潍坊分公司的王新强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说起……
怎么让村民脱贫不返贫,一直是王新强最关心的事。大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华介绍,在王新强的积极争取和潍坊分公司的资金帮扶下,村里引进了冷风库项目。“冷风库投入使用后,可确保集体年收入增加15万元。初期用工多人,随着项目进展,用工将达到人。”据王新强介绍,目前已经通过劳务合作社和合作企业达成用工协议。大关村还由第一书记牵头组织出去学习种植技术,引进了生姜、黑木耳等作物,在发展高效有机农业方面,取得了不小进展。
由于地处5A级风景区和重要的水源地,村里没有像样的工业项目。经过与风景区党委政府、社区党委和村两委反复商讨研究,潍坊分公司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大关村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建设微商平台项目。平台项目从去年7月份开始运作,截止到目前,为当地销售农副特产猕猴桃、地瓜、苹果、花生、小米等余斤,为当地农民创收10万余元,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目前还洽谈了部分定制山泉水的业务,下一步将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继续开拓业务。
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精准扶贫,潍坊分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年对口帮扶临朐县九山镇岸头村,公司投入资金约10万元,用于新建灌溉机井及村内光纤网络覆盖项目;—年帮扶安丘市大盛镇东丁家沟村,申请市级扶贫资金30万元、公司出资19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助力东丁家沟村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共争取资金万元(包括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资金,其中潍坊分公司投入58.09万元)用于贫困村扶贫及项目建设。
3、生态农业产业园第一书记——马开旺
坐落于沂山脚下的山东永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临朐县农业农村局驻园区第一书记马开旺的创新指导下,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硬是将废弃多年的采矿区发展成为产业链完整、体系健全、三产合一的高效示范农业产业园,有力地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马开旺是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SYB创业培训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民培训首席讲师。自园区第一书记上任以来,马开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永硕公司通过土壤改良、节水增效、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发展高效农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进果品、蔬菜、畜牧等产业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马开旺对火龙果做过细致研究和调查。这种植物最早是生长在热带沙漠,近年来随着“南果北种”,在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但在临朐县却很少有种植的。为此,马开旺和他的团队做出大胆尝试,经过探索实践,火龙果终于在大棚里试验成功。从年开始,管理更加细致,保证棚内温度和通风、水浇条件等,大棚种植的火龙果每年都喜获丰收。
“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生长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是那么高,每亩产量达到斤。北方大棚里种植的火龙果,进入市场后口感更好。”看到长满枝的火龙果开始变红,马开旺心里既激动又兴奋。马开旺还说,市场上南方的火龙果为了方便运输,一般是七分熟就采摘,而本地大棚火龙果是十分熟,也就是自然成熟后采摘的,口感会更好。
“我们这里靠近沂山景区,很多游客顺便过来采摘火龙果,捎带新鲜绿色蔬菜。”谈到农旅融合,马开旺讲起“发展一产、带动三产”的发展思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马开旺指导园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休闲农业,将现代生态农业融于旅游业中,采取“观光休闲采摘+基地带动+订单农业”运营模式,打造产业孵化园平台,发展沂山风景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永硕农业园区发挥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发展矾根育苗10万盆、猕猴桃达到亩,新上大棚黄桃20亩,扩大火龙果种植面积,打造亩火龙果基地,带动附近毛窝村、大关村多人就地就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58岁的贫困户刘桂美,安排在园区照看“水培园”,把园区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看待,有一份力出两份工,月工资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马开旺的带动下,永硕农业项目荣获年临朐县创业大赛一等奖、潍坊市创业大赛十强,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永硕农业产业园省级实训基地。
4、扎根山区包村扶贫干部——孙波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祝家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主任孙波,是一位“85后”,他扎根临朐最偏远的南部山区,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书写着自己的无悔青春,赢得了领导同事们一致肯定和群众广泛赞誉,被评为“潍坊市基层先进工作者”。
作为一名包村干部,孙波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包村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各项工作的稳定和发展。他从下村入户做起,深入所辖的13个建制村——祝家店子、禅寺院、李户庄、邵家峪、常家沟、张家坪、后旺等村,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村情况和贫困户家庭情况,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多方协调解决李户庄村积存的上访问题。
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孙波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抓紧抓实抓好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开展村容村貌专项整治。辖区内,他和村民群众逐街逐巷清理垃圾和“三堆”,拆除乱搭乱建,提升改造农村厕所套,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条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张家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资金投入的实际,孙波迎难而上,积极出谋划策,自己与村内党员带头上阵,户内人人出义务工,硬化路面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0平方米,最终实现张家坪村户户通。60多岁的贫困户张乐秋高兴地说:“以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不仅铺了水泥路,村里的保洁队每天还把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多亏了孙主任这位好领导!”
疙瘩解了,路子顺了,脱贫攻坚的干劲更足了!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孙波情系群众,担负起“兴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重任,摘“穷帽”奔小康,提升村庄“颜值”。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土地,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孙波带领村两委干部及部分村民先后外出学习、考察,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跟村民讲明土地流转的作用,特色种植的前景以及市场运作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榛子、桃树、山楂等经济林,走产业扶贫路子。
现在,祝家店子村马鞍山上种满桃树、山楂等果树,禅寺院村进行土地流转余亩种植榛子。禅寺院村65岁的贫困户刘友亮看到了效益,心里乐开了花。
现为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孙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辖区村民的满意度,带动贫困人口65户人实现增收致富。
5、油桃产业扶贫乡土专家——孙好欣
今年50岁出头的孙好欣,所在的孙家庄村属于沂蒙山区,曾经外出打过工,返乡后学习果树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成立临朐鑫丰果树研究所、临朐县润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培育出性状稳定、丰产、优质、个大的甜油桃新品——龙丰甜油桃、鑫早红油桃、金丽人、九月黄金,拉长了油桃产业链。
在孙好欣技术指导和新品推广下,形成以孙家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甜油桃3万多亩,带动当地农民种桃致富,成了名副其实的“油桃之乡”。
临朐县润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孙好欣,拥有合作社社员多户、人,发展大棚油桃种植面积0多亩,合作社年产值0多万元。孙好欣成为国家级乡土专家、潍坊市十七届人大代表,荣获年临朐县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自己富了,不能忘了众乡亲!”孙好欣自己管理着2个桃棚、1个樱桃棚,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他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进课堂、下田间为果农指导和培训,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和成熟经验,讲解桃苗修剪、提高桃苗移栽成活率、座果率等管理技术问题。他还把果树栽培技术要点编印成册,发送给培训学员。当有人求教需要外出,遇到自己果棚忙得不可开交时,孙好欣总是把家里的活撂给妻子和儿子,把服务他人的事放在头里。
孙好欣是首批山东省科协科普专家智库人员,作为县科协成立的临朐县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承担起一个专家帮扶两个贫困户,给予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走致富路的任务。孙好欣悉心帮助东城街道程家台子村贫困户程月亮一家,让程月亮妻子孙炳芳和儿子程鸿恩学会并熟练掌握油桃种植管理技术,这让程月亮一家有了种桃收入,终于摆脱了贫困。
九年前,程月亮由于出了车祸,动了3次大手术,肇事司机逃逸未找到,所有的医疗费用全部压在了本不宽裕的家庭,程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程月亮抱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妻子孙炳芳照顾,孙炳芳每天不能出远门,这些年来也没回一趟诸城娘家。看着人家种桃、种樱桃都挣钱,自家只种庄稼收入也太低,孙炳芳心里总盼着学些种桃方面的技术。
这时,孙好欣和县科协、农业技术协会会员主动找上门来,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桃树管理技术经验,一股脑儿地全部无偿教给她,鼓励孙炳芳和她儿子靠自己的双手帮助家庭走出困境。
从黄桃苗子到技术修剪,孙好欣都是免费提供。为了让孙炳芳母子能照料好5亩桃园,孙好欣建议栽培三个品种——鑫早红油桃、六月黄金油桃和九月黄金油桃,不在同一个时间段收获,不然人手少了忙不过来。
“不等电话叫,孙专家就来告诉我们该剪枝了,该浇水了,该授粉了,每一个管理环节都不放过,光剪枝就得冬剪、夏剪、秋剪,定期来桃园精心指导。这几年,俺也跟着专家学到了不少管理油桃的门道。”孙炳芳脸上有了笑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好欣无偿提供给程家栽植的多棵油桃苗,一年后结果,收入1.6万元。今年,孙好欣再三激励孙炳芳、程鸿恩母子,管理好自家的5亩桃园,又免费提供棵黄金蟠桃树苗进行密植栽培。孙好欣承诺到管理时节随叫随到,技术上不用犯愁,给他们吃上“定心丸”。
看着自家桃园里九月黄金油桃已挂满枝头,孙炳芳心里美滋滋的,她逢人就夸:“感谢新时代,科技扶贫专家帮俺程家脱贫致富啦!”
6、伏峪村小蚂蚱蹦进“致富门”
前不久,潍坊市临朐县迎来年的第一场雪。踏着瑞雪,记者来到位于沂山脚下的伏峪村,一排排民房白墙红瓦,依山而建、沿河而居。出村往西北方向行进,放眼望去,一个个大棚顺着山势层叠分布,连成一片,宛如一条银色长龙,从村口一直延伸到山脚下,颇为壮观。
天刚蒙蒙亮,村支书王俊利穿上厚厚的棉马甲,戴上绒手套,一手扛起铁锹一手拎着扫帚往大棚方向走。不一会儿,十几个村民都聚过来,一番热火朝天的劳作后,很快就把棚顶和路面清了出来。
记者注意到,人群中,村民王立春干得最为卖力。“我在这里干了两年了,一年干天,一天80块钱,守着‘铁饭碗’,干不好哪行!”
耳顺之年的王立春,年轻时在外打工,没想到一场大病,让家里落下了饥荒。干不了重活,他只能回家侍弄9分薄地,种植花生、玉米等,收入十分有限。“望天吃饭”的王立春一下子没了心气儿,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俊利坦言,过去这样的人家不少。伏峪村是典型的山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加上土地贫瘠,光板田里产出的花生、玉米刚够糊口,有能耐的早出去打工了。年,全村户人中就有96户名贫困群众,是典型的省定贫困村。
深度贫困村咋脱贫?村里请来专家把脉,发现这里的砂质土地可以种植墨西哥玉米,而这种植物正是养殖蚂蚱的好口粮。蚂蚱养殖产业投资小、见效快、用工少、收益高,是个脱贫好路子。
常年在外跑大车的村民袁彦明率先外出学习了蚂蚱养殖技术。家门口干活,管理轻松、来钱快,一下子带动了村里十几户农户搞蚂蚱养殖。
不过,单一养殖很快遇到瓶颈。当时该村知名度不高,也少有客商上门收购,多靠赶集零售及往酒店配送,销路比较窄。如何改变村民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稳定脱贫?县里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后,伏峪村顺势而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成立了飞皇蚂蚱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村内养殖户吸纳为社员,为养殖户统一种苗、统一指导、统一销售。
“村里的蚂蚱养殖大棚发展到了多个,村里近一半村民从事这个行业。”王俊利告诉记者,该村当年仅蚂蚱养殖一项,收入就达万元,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年,伏峪村成为成功入选山东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的村庄之一。
“哪能想到有这样的好光景!”王立春摘掉了贫困帽,他掰着手指细数两大变化:头一桩是腰包鼓了,合作社打工加分红,去年全家收入2万多块;第二桩是户户通硬化了全村大街小巷,修建了文化广场,自己还搬进了新房,别提多舒坦了!
为进一步发挥蚂蚱养殖产业的扶贫带动作用,年开始,伏峪村依托沂山西部乡村旅游专线穿村的区位优势,融合种养、休闲、康养、度假等多种产业,探索“蚂蚱养殖加工+果蔬种植+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打造了占地亩、总投资余万元的伏峪扶贫蚂蚱田园综合体。
在综合体的观光体验棚里,游客可以体验采摘草莓,捕捉蝈蝈、蚂蚱,品尝油炸蚂蚱等特色体验项目,农旅融合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决胜脱贫攻坚,伏峪村仅仅是一个缩影。在临朐县,一个个扶贫产业源源不断激发出内生动力,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新的一年啥打算?“以前日子苦,没啥信心,也没奔头。现在,咱靠双手干出好日子,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王立春黝黑的脸上充满自信。
今年村里要引入蚂蚱深加工技术,他想再学学新技术,打工的同时再开个小店,卖卖蚂蚱酱、蚂蚱干等特产,“贫困帽摘掉了,咱还要接着奔小康呢!”
7、山东临朐沂山风景区:一件花棉袄,一片帮扶情
沂山风景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享受政策贫困户户、人,即时帮扶户12户、26人,不享受政策户户、人。年以来,沂山风景区因户施策,狠抓政策落实,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树立自力更生观念,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户满意度明显提升。
帮扶工作就像一场春雨,滋润在贫困户的心中。孟香,沂山风景区文化旅游科科长,在扶贫帮扶工作中,真投入,动真情,真付出,被帮扶户真切的称她为“三女儿”。
侯吉花,65岁,沂山风景区万家坪村享受政策贫困户,老伴已去世多年,女儿已出嫁,儿子因2岁时发烧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致使智力残疾,年孟香与该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侯吉花虽然贫困,但她意志坚强,用行动诠释真情,其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智力残疾儿子的行为也深深触动了帮扶干部孟香的心。自结对帮扶第一天起,孟香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像对待我的父母一样去对待她。往后的日子里,孟香就时不时的来看望她这位“新妈”,给带点生活用品、帮助打扫卫生、查看房屋是否安全、查看自来水及有线电视是否正常、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及帮助落实扶贫政策。侯吉花的儿子原先是智力三级残疾,孟香在查阅相关标准及咨询业内人士后,积极联系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智力、语言、精神障碍多重二级残疾,享受了残疾扶贫政策及残疾康复服务;在得知其儿子还常年服药后,医院、医保等部门,落实了慢性病扶贫政策;为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她积极联系村委会,主动和单位主要及分管领导汇报,于年5月为贫困户的房屋进行了维修提升,更换了北屋门窗、对室内进行了刮瓷,修缮了厨房及厕所,极大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在最近的一次入户走访时,因牵挂极值寒潮及暴雪给贫困户带来的不便及困难,冒着路面冻滑带来的危险,忍着摔倒两次带来的疼痛,孟香来到该户家中就立刻对该户的取暖、自来水是否冻坏停水、棉衣棉被等情况进行了询问及查看,在看到所有情况均没问题后,她才坐下稍微的喘了一口气。晚上回到家中,当老公看到她在贴膏药,问她为什么这么拼时,孟香对老公说,为老百姓做点小事,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坚决不能给扶贫工作拖后腿,老公给她竖起了大拇指,看到老公也这么支持和理解她,孟香更坚定了帮扶工作的信念和决心。
孟香对贫困户所做的一切,都让侯吉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扶干部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也会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孟香从年5月份开始帮扶至今,与她这位“新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入户走访时贫困户总是给她带上应季的带皮花生、剥好的花生米、地瓜等农产品。通过入户交谈知道孟香的弟弟生了小孩,侯吉花随即拿出元非要给贺喜,让孟香婉言拒绝,侯吉花多次提出要坐公交车去城里看孟香的母亲,逢人就说她现在又多了个女儿。老人年龄大了,唯一牵挂的就是精神障碍的儿子,每次说到这里,都有些哽咽,孟香每次都安慰及给予鼓励:“放心,有党、有政府、有村委、也有我!”
年1月8日,孟香再次来到了该户家中走访,贫困户侯吉花拿出来一件她已经“偷偷”缝制一个多月的花棉袄穿在了帮扶干部孟香的身上,大小肥瘦正合身,天寒心暖,令孟香热泪盈眶,侯吉花口中的“三女儿”实至名归。
像孟香这样的帮扶干部,在沂山风景区还有近百名,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精准扶贫收官不收心,爱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