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白癜风是否可以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118/6007551.html
卓筒井镇蓄金村专注发展“桃产业”
穷山村蝶变成“世外桃源”
日前,记者来到大英县卓筒井镇蓄金村,只见千亩桃园里,村民们正忙着给桃树修枝,确保来年的收成。
蓄金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缺乏主导产业,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下功夫,从“穷村”蝶变成“世外桃源”,村民生活甜似蜜。
村名片
大英县卓筒井镇蓄金村于年被评为省级平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大力帮扶和全体村民辛勤劳动,该村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群众收入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蓄金村通过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验收以及省交叉考核,成功脱贫摘帽。
年,蓄金村与德钱村合并为蓄金村。
大事记
●年,蓄金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年,蓄金村大力发展桃果产业。
●年,蓄金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
●年,蓄金村成功退出贫困村。
●年,蓄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
周红秀/制图
主动引进支柱产业
水蜜桃成增收“金豆豆”
“我们村里没有一块荒地,所有的地方都种上了桃树。”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蓄金村 书记钱坤尤为高兴,“我们村现在是全民种桃树,年我们产值有多万元。”
蓄金村现在犹如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年之前,蓄金村还是省级贫困村,而这一切的改变来源于年。
“书记,我们蓄金村也想发展桃子,可不可以给我们请技术人员和提供树苗?”早年,大英县卓筒井镇在公路沿线的三兴村、为干屏村等布局桃子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嗅到致富“味道”的蓄金村也主动向镇上申请种植桃树,但是这一申请并没有得到镇上的支持。
“镇上觉得桃子产业才发展,一下子铺开效益不好。”钱坤告诉记者,为保证产业稳定发展,镇上拒绝了村里的申请。
被拒绝的蓄金村并没有放弃这一机会,坚持不懈地申请。
“后来镇上就松口了。”钱坤说,但是镇上提出了发展桃子产业的前提条件——村民种桃积极性要高。“我们当时申请种桃的主要原因就是村民主动向我们村两委提出要种桃树,所以这一条件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得到同意的蓄金村立即着手筹备产业发展。为了保证老百姓的收益,村上选择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种植水蜜桃品种——春蜜、春雪。
“我们当时前往周边各地考察,最终确定了种植水蜜桃春蜜、春雪。”钱坤说,考虑到邻村种的是油桃,村里决定避开周边村产业的冲突,选择种植水蜜桃。“我们种的早桃,更有市场,价格也卖得好,桃子还没有成熟就被抢购一空了。”
如今,蓄金村人人种桃,全村已种水蜜桃一千余亩,水蜜桃俨然成为了增收“金豆豆”。
便道修到果园里
产业发展更顺畅
在蓄金村,除了漫山遍野的桃树,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条条生产便道,这些生产便道将主要的桃树基地连通,让村民生产劳作更加方便。说到这些便道,村民罗大爷有道不尽的满意。“别看它没多宽,但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作用大得很。”罗大爷说,有了这些生产便道,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小三轮车把农资运到地里,大大节省了体力和时间。
据了解,蓄金村种植桃树的村民基本都是像罗大爷这样的老年人,所以村里在引进桃树产业后, 时间就谋划修建生产便道。
“老年人在地势稍高的基地开展修枝、施肥等农作比较困难。”钱坤说,为了方便老人,村里开始多方争取资金修建生产便道。“年开始修建, 期就修建了8公里左右的生产便道。”如今,蓄金村已修建上山生产便道18公里,基本连通桃树种植基地。目前,还有8公里的生产便道正在加紧修建中,钱坤说,后期村里还会持续修建生产便道,直到生产便道可以贯通所有的水蜜桃基地,实现生产便道户户通,让村民种桃实现 便利。
考虑到年村里遭遇了旱情,前不久,蓄金村又申请修建两座提灌站,解决村里天干缺水问题。“申请已经批下来了,年就要开始修建,到时候天干也不怕了。”钱坤说,下一步,村里还将大量建设组道路、生产便道、水果集中收购点、水塘、田坎等基础设施,夯实基础设施,让产业发展更顺畅。
百姓幸福事
古稀老人发展种养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现在的日子好,以后还会越来越好!”记者见到蓄金村70多岁的脱贫人员王清安时,他刚从桃园里忙完农活回到家中,当问及现在的生活时,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王清安缘何这样自信?身为贫困人员,王清安从来没有“等靠要”的思想,总是想方设法多做点事、多一份收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种了80多棵桃树。”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清安的嘴角不由得上扬起来,“别看只有80多棵,收入还是非常可观,一年可以卖将近块钱呢。”
健身设施修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在王清安家的院子里,一群鸡欢快觅食,这也是他家的产业,虽然养的鸡不是很多,但是每年也能带给王清安一笔可观的收入。除了养鸡,老人还养了许多鸭和鹅。
“你看我现在住的房子,又大又舒服。”王清安说,自己以前住的土坯房不安全,一到下雨天,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年,他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现在亲朋好友过来也能住下,真的是日子好啊。”
对于未来,王清安心里也有一番打算。“我现在身体好,以后还准备多种点桃树,再多养点鸡鸭鹅。”王清安说,自己的儿子在外打工,有机会他准备劝儿子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
返乡创业记
餐饮业主返乡种桃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年,蓄金村大力发展桃果产业,吕大强是全村 批种植水蜜桃的村民。如今,吕大强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0亩,年,仅种植水蜜桃就让他增收8万多元。
今年53岁的吕大强是土生土长的蓄金村人,24岁时便去往上海打工,经过10余年的打拼,他在上海开了家餐饮店。但随着父母逐渐老去,吕大强萌生了回乡创业并照顾父母的想法。年,蓄金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在卓筒井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蓄金村开始大力发展桃果产业,早有回乡创业想法的吕大强决定回乡种植水蜜桃,当年就流转土地16亩。
发展桃果产业不仅周期长,对种植技术管理也有一定要求。吕大强说,最开始种的时候,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因为以前没有种过,不懂这方面的技术。不过吕大强的这一担心很快就被打消了,因为卓筒井镇和村上组织他们免费去成都学习。通过学习,吕大强很快掌握了种植和管理技术。
学成归来的吕大强不仅将学到的知识用到桃树种植管理上,还积极帮助指导村里其他村民种好、管好桃树,帮助大家一起发展桃果产业。“今年还有3亩左右的桃树没有投产,等到投产收入还会增加。”年,蓄金村村民小组调整,因为懂种植和管理,又热心帮助其他村民,吕大强被选为蓄金村2组组长。吕大强告诉记者,如今,蓄金村的桃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接下来,自己还会继续努力,带领全组村民把产业发展得更好。
人物访谈
建设特色文旅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专访大英县卓筒井镇党委书记吴坤杜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英县卓筒井镇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又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大英县卓筒井镇党委书记吴坤杜。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卓筒井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标准,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工作措施,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吴坤杜介绍,通过落实政策促保障、 帮扶解难题、扶持教育生动力、产业布局搭平台,卓筒井镇3个贫困村、余名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卓筒井镇持续扭住甜桃产业,坚持适度规模,不断提升品质,走好乡村振兴之产业路,助推脱贫攻坚,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吴坤杜介绍,卓筒井镇以万亩桃园为根基,覆盖贫困村蓄金村在内的行政村8个,建立翠口香桃农旅“产联式”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运用“资本联投、生产联营、市场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模式,大力推进翠口香桃产业发展,借助“互联网+”的风口,推动线上线下多方销售。并结合“桃林变景点、乡村变景区、青山变金山”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以举办“桃花美食节”“乡村旅游节”等为抓手,打造“宋井桃蹊”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切实改变农产品“深闺无人识”的困境。
村民正在晾香肠。
吴坤杜介绍,经过5年脱贫攻坚奋战和砥砺前行,卓筒井镇辖区内行政村脱贫致富已彰显新活力,乡村同步振兴已展现新面貌,农旅融合发展加速。下一步,卓筒井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和县委五届二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巩固提升特色产业优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特色文旅小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记者手记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
记者离开蓄金村时,村民们又在地里修剪桃树的枝桠了。虽然留守乡村的都是老人,但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以老人为主体的蓄金村村民却主动提出要种植桃树,坚持发展产业,用自己的双手干出幸福生活。时间证明,他们这种不等不靠不要的做法是对的——年,全村鲜桃产量达到多万斤、产值余万元,人均增收元。
在扶贫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有贫困村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贫困群众也主要集中在残疾人、长期患病者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人群。他们当中,不乏一些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当成自身 “救命稻草”,不从自身出发找贫困的原因,一味地依靠国家帮扶的人。但蓄金村的成果向我们证明: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每个人都应该奔跑。脱贫攻坚,就是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把党的脱贫政策落实在实际当中。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所有人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全媒体记者杨树林范晶图/文)